评论COMMENTS
当前位置:首页>评论

G20“习特会”能带来一份贸易协议吗?

作者:ANA SWANSON, KEITH BRADSHER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已有 2333人浏览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华盛顿——本周末,随着特朗普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本举行会晤,一年来的贸易战何去何从即将见分晓。不过,尽管两位领导人似乎都愿意休战,他们在谈判前都强化了各自的立场,不清楚美中会如何化解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骤然陷入冲突的紧张关系。
  两位领导人都有避免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的动机,这场贸易战给太平洋两岸的企业和消费者都造成了伤害。全球经济随之放缓,中美两国都感受到了影响,特朗普的连任和习近平的声望可能也会受到牵连。但两位领导人都不想被视为认输或同意妥协,一旦恢复谈判,这些让步可能会使他们的优势受损。
  “仍有重大的实质性问题有待解决,”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中国问题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说。“我不知道如何在未来一年半的时间里达成改变美中关系发展方向的协议。”
  4月份,美中两国似乎已到了即将达成贸易协议的边缘,但在5月初,中国政府拒绝了特朗普政府的部分要求,谈判随后破裂。自那之后,紧张关系不断升级,双方针锋相对,不断加大惩罚力度,引发了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特朗普调高了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的关税,并准备对另外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美国以国家安全顾虑为由,设法禁止电信企业华为及其他中国公司购买美国的技术零部件,令一些知名企业陷入困境。
  相应地,中国对来自美国的商品加征了更高的关税,并威胁要把它看来“不可靠”的美国企业拉进一份黑名单。
  特朗普政府表示,中国必须同意先前的协议版本,即将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写入法律,并要求每年采购数千亿美元的美国产品。
  北京方面坚称,协议必须包括取消对华为的严厉制裁措施,同时取消特朗普的所有关税,并放弃任何进一步加征关税的计划。
  “美方威胁要对中方加征额外的关税,这根本吓唬不了中国人民,”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周四在北京的例行记者会上说。
  即便特朗普和习近平能够达成临时休战协议,使得谈判继续,并阻止更多关税,此次会谈似乎也不大可能达成特朗普曾承诺过的那种变革性协议。
  中国拒绝了特朗普政府的许多要求,包括修改知识产权和数据处理方面的法律,削减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在要求特朗普政府取消所有关税方面,中国也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在华为的问题上,特朗普给出了好坏参半的信息,他称这家公司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但也表示,它的命运可以作为贸易协议的一部分来决定。
  据知情人士透露,总统的高级顾问之间也存在分歧。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官员、国防和情报机构的官员以及高级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都坚称,对华为的惩罚不会减轻。但包括史蒂文·马努钦(Steven Mnuchin)、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甚至首席贸易谈判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在内的经济顾问都表示,他们对来自华为的威胁保持警惕,但也认为,如果能换取贸易问题上的进展,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让步。
  可供展开实质性讨论的窗口期恐怕很短。习近平和特朗普定于周六上午在日本大阪举行会晤,而不是像去年12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那种漫长晚宴。
  在那次晚宴上,习近平和特朗普达成了一个涉及范围不大的临时停战协议——中国同意恢复购买美国大豆,美国推迟了将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的关税从10%提高到25%的计划。
  类似的升级威胁——继续对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笼罩在大阪会面的上空。特朗普在周三接受采访时表示,与中国达成协议是他乐见的情况,但如果谈判没有取得进展,他还是会提高关税。不过他也缓和了威胁,表示可能对这些商品征收的关税是10%,而不是25%。
  “我们有可能达成协议,但我对目前的状况也很满意,”总统表示。
  特朗普还淡化了贸易战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并表示中国急于达成妥协。
  “他们比我更想达成协议,”他说,“中国经济在走下坡路。”
  总统的一些顾问对长期贸易冲突存在的风险发出了警告,并在最近几周努力为改善同中国的关系铺平道路。
  本月,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Mike Pence)两度推迟批评中国人权记录的演讲,而特朗普与政府还曾考虑将参与监视和拘禁某穆斯林少数民族的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目前也暂未行动。
  据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的一些官员提出了六方会谈结束后六个月内达成协议的想法,但目前尚未就此达成共识。
  中国也在试图增加其筹码。习近平上周突然宣布访问朝鲜。分析人士表示,他可能是在试图重启特朗普与朝鲜达成的核裁军协议,希望在大阪跟特朗普会晤时,能够向他提出核谈判下一阶段的计划。
  尽管发表了言辞强硬的声明,两国都有着让谈判重回正轨的强烈动机。在中国,关税加剧了去年急剧却短暂的信贷紧缩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信心及工业生产的增长。中国消费者看到猪肉、水果这样的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在美国,美联储表示,围绕着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对经济扩张构成威胁,并且将其作为该机构可能降息的理由。
  许多美国制造商及零售商都对关税带来的影响感到不满。在于周二结束、为期七天的听证会上,包括玩具制造商、图书出版商及烟火供应商在内的企业作证,称关税将拉高他们的成本,并且对业务造成伤害。
  美国农民是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中支持率的关键来源,而他们也受到了中国报复行为的严重打击。农民们是贸易战的“受害者之一”,农业部长索尼·珀杜(Sonny Perdue)周二接受CNN采访时表示。“我认为能达成交易,可能会很快达成,”他说。
  特朗普眼下处于一个两难境地:是要进一步冒着美国经济受到贸易战损害的风险,在政治上对中国保持强硬?还是应当接受一个部分协定?但这会让他遭到对中国软弱的批评。
  在中国,有着一种强烈的信念——政府内外都是如此——认为由于有2020年大选,特朗普比习近平更需要达成协议。
  位于北京的研究机构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rtion)贸易专家莫天安(Andy Mok)表示,在中国存在“一种希望”,“认为美国将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该研究机构为政府政策提供支持。
  “我认为特朗普需要一场胜利,加强他在大选中获胜的机会,但美国公众也越来越多地开始理解贸易战了,”莫天安说。
  周三,在第一场2020年民主党总统初选辩论中,10名候选人中,有4位在台上明确将中国列为最大的地缘政治威胁。
  “特朗普总统需要强硬的形象,”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的国际法教授乔尔·特拉赫特曼(Joel Trachtman)表示。
  但他也说,取消对企业造成伤害、拖慢经济的关税,可能也会减少在总统大选前发生经济衰退的风险。
  “哪种力量更强大——政治力量还是经济力量?”特拉赫特曼问道。“很难讲。”

  Ana Swanson自华盛顿、Keith Bradsher自日本大阪报道。
  Ailin Tang自上海、 Luz Ding自北京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AnaSwanson和@KeithBradsher。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8日 来源时间:2019年06月28日
分享到:

留 言

网友留言为中美印象网网友个人的看法和感受,不代表本站观点

评论COMMENTS

中美印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