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的那三天,激进的抗议者不顾宵禁聚集,朝里扔石块和水瓶,还有人纵火,期间有警察受伤。美联社称,5月29日晚,由于一群抗议者跳过设在财政部附近的临时路障,白宫特勤将特朗普一家送入白宫地堡。
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忙得焦头烂额——忙于和反对他的人们“战斗”。
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锁喉致死掀起的抗议风暴异常凶猛。
5月29日晚,白宫外聚集了大批示威者,第一批到来的抗议者与手持防暴盾牌、棍棒和胡椒喷雾剂的特勤局特工对峙了整整五小时,才在凌晨散去。《纽约时报》称,白宫附近的抗议者数量“自1960年代的内乱以来史无前例地多”。
6月1日,面对不断升级的抗议,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后,执意前往位于白宫前的圣约翰公会教堂手持圣经“摆拍”,这里一度是抗议者的纵火目标。这段路不过160米,走完大概需要3分钟,但挤满了不断怒吼的抗议者,警察不得不用橡皮子弹驱散人群,为总统“开路”。
反对特朗普的不止抗议人群,数名军界人物、前白宫官员,甚至还有来自共和党的参议员,纷纷公开批评特朗普应对抗议做法不当。
作为资深推特用户,特朗普越是压力当前,在推特上越活跃。上一次高度活跃,是在“弹劾案”期间,单日发推142条。这次,在疫情叠加抗议的关口,他打破了自己的纪录——24小时内发了200条推特。
在熬过最糟糕的三天后,特朗普打算6月的第一个周末去打高尔夫球放松,但遭到幕僚极力劝阻——白宫前仍聚集着愤怒的抗议者,总统却在打高尔夫,影响实在太不好了。最后,特朗普决定暂时搁置这个计划。
往后,特朗普恐怕只会越来越忙。抗议活动加剧了疫情传播,飓风季将至,山火也少不了。更重要的是5个月后要迎来总统大选,这场“选战”对他谋求连任来说至关重要。
最糟糕的三天
自5月29日抗议人群围住白宫起,白宫安保态势不断升级。一夜之间,白宫前竖起了一道高高的“墙”。
当地时间6月1日晚,为应对抗议人群,白宫北门外拉法耶广场周围竖起近2.5米高的铁网围墙。
2日当天,特勤人员已经将白宫周围多条道路全部封闭,禁止任何社会车辆通行。几天后,安保再度升级。栅栏外,还放置了多个水泥墩加固。这种场面,往往会在每四年一次的庆祝总统就职游行才会看到。
这道栅栏,本意是为了隔离抗议者。他们把白宫围了个水泄不通,大部分人以和平方式表达着对族裔平等的呼吁,但有个别人冲进白宫草坪,以至于白宫特勤局在5月29日不得不将警告级别从“黄色”提升到“红色”。
在这道“墙”建起来前,面对群情激愤的示威者,特朗普曾威胁道,自己在白宫里注视着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如果抗议者冲破白宫的围栏,“迎接他们的将是最凶恶的狗,以及我所见过最凶狠的武器”。
1968年4月,美国民运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遇刺,触发了全国范围的黑人暴乱,图为芝加哥两名黑人在军人注视下过马路。(@视觉中国 图)
“这不仅反映出种族歧视问题,还有美国社会的撕裂、对立,很多人接近于失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专家张国庆看来,美国在总统安全方面每年投入大量安保经费,特朗普的人身安全十分有保障,白宫如此大费周章的做法并不常见。
特朗普对抗议者的态度,被一些媒体形容为“火上浇油”。特朗普称,自己相信暴力是由“激进左派”势力发起,在6月1日的视频电话会议上,他斥责各州州长中的“大多数人都很软弱”,要求州长们“必须逮捕、追踪抗议者,把他们扔进监狱待个10年,就再也看不到这样的事情了”。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部主任、《中美印象》主编刘亚伟认为,与历届总统相比,特朗普在应对抗议者方面算是做得比较差的,作为总统,一般会发表演讲,呼吁全国人民一条心。
离职后一直低调的前国防部长马蒂斯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称,特朗普是自己“一生中见到的首位不致力于团结美国人民的总统”,“相反,他试图分裂美国……我们已经目睹了特朗普三年来努力分裂美国的后果,这也是三年没有成熟领导人的后果”。
白宫外的“墙”并没有吓倒抗议者。他们反而把写着诉求的标语牌和海报贴在了“墙”上,五颜六色的字符相映着,有如艺术作品。但对特朗普来说,最糟糕的三天其实已经过去了。
5月底的那三天,白宫外围仅有低矮的围栏,激进的抗议者不顾宵禁聚集,朝里扔石块和水瓶,还有人纵火,期间有警察受伤。美联社称,5月29日晚,由于一群抗议者跳过设在财政部附近的临时路障,白宫特勤将特朗普一家送入白宫地堡。一位匿名共和党人说,特朗普在地堡里呆了近一小时。后来,尽管特朗普声称自己只是趁此机会参观过两三次地堡,但美国司法部长巴尔却在6月8日告诉福克斯新闻,总统进入地堡并非因为“视察”,而是为了躲避抗议者。
这个地堡最初是在二战时期为了在爆发核战争时保护政府高级官员而建造的,并非为了长期使用。在“冷战”时期,时任总统杜鲁门在对白宫进行整体翻修时,重新修建了“白宫地堡”,内里配有淋浴间,以及拥有四张上下铺、一个迷你卫生间的“总统隔间”。该地堡上一次使用,是在“911”事件发生时,时任美国副总统切尼和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在第一时间被带入地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孙成昊告诉本刊,白宫在这件事情上的反应有些过激,与“911”恐怖袭击的危险程度完全不同,此次抗议毕竟是美国内部矛盾,大多数人和平示威,不至于达到攻击白宫的地步。在他看来,一方面可能是白宫当时未料到抗议升级这么快,还未想好如何应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白宫有意为之,向外界释放暴乱已经很严重的信号。
警告将动用军队
在应对抗议一事上,不赞成特朗普的不止白宫外的抗议示威者。
6月1日,在各州州长参与的视频会议上,特朗普警告说,如果各州无法有效控制示威游行活动局势,他要援引一项1807年的法律,调动军队“迅速解决问题”。这旋即在白宫内激起轩然大波。
2020年6月1日,面对不断升级的抗议,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后,前往位于白宫前的圣约翰公会教堂手持圣经“摆拍”。
多位州长随后向媒体公开回应,表示拒绝。伊利诺伊州州长普利茨克、得克萨斯州州长阿伯特称,未经本州同意,联邦政府无权派遣军队。
美国联邦法律规定,通常情况下,现役部队不能参与国内执法。但有一项例外。BBC在报道中解释,依据法律界共识,特朗普在“派兵”前需要启用美国1807年通过的《叛乱法》——该法授予总统在特定情况下派兵参与国内执法:美国总统可以不经国会批准,调动联邦现役部队参与“镇压任何州的任何暴动、国内暴力、非法聚集或串谋”,但前提是,白宫认定某州局势已经恶化到无法执行美国法律或者民权受到威胁的程度。
历史上,美国曾数十次启用《叛乱法》,在民权运动兴盛的20世纪中期最常启用,但自1960年代之后,随着民权运动的结束,在近四十年里只有过两次启用先例——1989年飓风“雨果”在维珍群岛造成的破坏与失序,以及1992年洛杉矶发生严重骚乱时。
刘亚伟指出,尽管不违法,但出动军队镇压抗议有违政治传统,这番言论因此招来不少批评。
直接和特朗普公开叫板的是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埃斯珀已经是特朗普政府的第四任国防部长了,在6月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强调自己不支持特朗普调动军队平息骚乱。不仅如此,他还决定让进驻华盛顿的1600名现役美军撤出。此时,大部分示威已趋于和平。6月2日,全美实施宵禁的城市数目已从40余城锐减至9城。
在埃斯珀看来,国民警卫队应对抗议已经足够,若军队介入,意味着事态严重失控,性质变了。
国民警卫队是美军后备役,成员平时都是“平民”。“国民警卫队是州政府直属的,但是中央联邦政府对它有一定的指挥能力,一般不会轻易启动,除了两种情况,一是应对重大的自然灾害,比如卡特里娜飓风;二是重大的社会危机发生时。”张国庆解释,国民警卫队类似中国的武警,介于警察和军队之间,“一般情况下,警察就足够了,出动国民警卫队,已经说明很多地方失控,超出游行示威本身的范围了。”
埃斯珀在五角大楼召开新闻发布会,事先并未告知特朗普,使得白宫上下措手不及。3日晚,特朗普对埃斯珀大发雷霆,当即想要辞退他。而埃斯珀其实也已下定决心用自己的职业前景阻止特朗普,当天就着手准备辞职信了。
在埃斯珀表态之前,白宫里已经就“出兵”问题有过一番唇枪舌剑。除了埃斯珀坚持守住“不派遣军队”的红线外,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尔利等多位军方顾问也极力劝阻特朗普不要调遣军队。但特朗普置若罔闻,不为所动,仍希望动用军队。
“他在口头上强硬,是说给选民听的,表示自己站在选民这边。”孙成昊认为,和“躲地堡”类似,特朗普“出动军队”这个评估明显夸大了。特朗普知道这么做肯定会遭到内部(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等军方机构)一些掣肘,所以他更多的是释放一种信号,实际举措并没有口头上表达的那么强硬。
最终,在顾问与阁僚的劝说下,特朗普搁置了立即解雇埃斯珀的计划。而正在写辞职信的埃斯珀,也被自己的顾问拦了下来。
6月7日,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自己已下令让国民警卫队撤出华盛顿,“一切都在完美控制中”,6月8日,洛杉矶市长亦宣布,国民警卫队将按计划从本市撤离。至此,争议风暴逐步平息。
成为选战的一张牌
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之死点燃了愤怒的黑人,美国芝加哥、巴尔的摩、华盛顿和辛辛那提四座大城市发生骚乱。时任总统尼克松以恢复“法律与秩序”为名,以强力手段平息了骚乱,赢得近8%的白人选民的选票。最终,原本处于劣势的他,改写了大选的结局,再度获胜。
同样强调“法律与秩序”的特朗普,是否有意效仿尼克松的成功不得而知,但情况不容乐观。
“因为此次事件的刺激,少数族裔的投票率会在11月变得更高,而2016年大选少数族裔的投票率并不高。这对特朗普非常不利。”孙成昊说。此外,疫情与抗议叠加,使得事态更加复杂,“美国疫情稍微有些平缓,各州已经开始复工复产,但如果抗议一直持续的话,会影响到一些企业复工复产,会对美国经济形成第二轮打击”。
由于对特朗普在疫情和抗议两个问题上的处理方式不满,共和党内多名重量级政客在近期表态将投票给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包括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国务卿鲍威尔、一直以来站在特朗普对立面的罗姆尼,以及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国会众议员、共和党的铁杆支持者弗朗西斯·鲁尼等人。
还有一些共和党人在摇摆和观望。来自阿拉斯加的国会参议员穆考斯基就是其中之一,她认为,许多共和党人必须直面自己在潜意识里纠结已久的问题:“特朗普究竟还适不适合留在白宫?”
“共和党内部对于特朗普一直有分歧。特朗普刚执政的时候,党内的主流是想把‘圈外人’特朗普同化。是特朗普选择了共和党,而不是共和党选择了他。他从来没有真正进入共和党的灵魂,所以共和党一直想塑造他。”孙成昊说,但当他成为总统后,共和党没有办法,只能跟着总统走,反被特朗普同化。
路透社与益普索6月初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37%的共和党人表示美国正在错误的轨道上,46%的共和党选民认为美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这是自2017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党外,危机似乎也已降临——据美国国会山网站6月11日报道,昆尼皮亚克大学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拜登的支持率为53%,领先总统特朗普13个百分点。
在孙成昊看来,两党都没有往平息暴乱的方向走。不仅是特朗普和共和党,拜登和民主党也将弗洛伊德之死当作一张牌在打,“民主党更希望通过延续示威来打击特朗普,因此不去推动平息骚乱。”
“美国处于大选季,特朗普的所作所为都有竞选的考虑,所以他非常谨慎,同时也会反复。”孙成昊分析道,因此他的政策反而有些变形,批评种族主义者这种话他不敢说,可能怕刺激到信奉白人至上的选民。“他的反应会因为大选变得更加扭曲、更加政治化,回应也不是针对问题本身,而是把这个问题当作大选中的一张牌去打。”
在张国庆看来,特朗普行事风格一贯夸张,难以用正常的思维去评价,“用演员的状态去评价,就能理解他”。此外,他认为尽管反反复复甚至出尔反尔,特朗普其实心中有数,“以一种执拗的态度稳住自己的基本盘,即白人中下阶层利益;对于抗议的表态是展示给这群核心支持者看的。”
就在弗洛伊德葬礼前一天,拜登特地前往休斯敦,与弗洛伊德的家人会面一个多小时。他说,弗洛伊德的女儿问他,自己父亲的死是否会改变世界?他的回答是,“会”。同一日,美国众议院院长佩洛西和多名民主党议员戴非洲传统围巾单膝跪地8分46秒致敬弗洛伊德。随后,她宣布美国警察改革法案,将禁止锁喉等执法手段。
“双方都在打主义牌,打骚乱牌,受到影响和冲击的还是美国民众本身。”孙成昊认为,族裔问题、社会分裂、贫富分化和政治激化,这些长期根植于美国社会的问题,还将继续存在。
特朗普要的是能更加立竿见影、刺激选民的东西——比如减税,移民政策,修墙……
图为警察在白宫北侧的拉斐特公园内严阵以待。(cnsphoto 图)
中美印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