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看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吴莼思对中评社记者表示,当前中美关系出现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两国元首发挥领航作用,指引航向。此次会晤不仅对中美两国而言有重要意义,对全世界共同面临的诸多问题亦有建设性作用。拜登在此次会晤中重申了一个中国政策,但更需落实。中美作为世界主要国家,应当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应当考虑如何增强共同合作,而不是用竞争定义两国关系。
吴莼思表示,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是过去三年来,尤其是拜登担任美国总统以来的中美元首首次面对面会晤。一直以来,中美关系是在最高领导人的直接关怀下发展的双边关系,领导人直接的面对面会晤尤其重要。目前中美关系确实遇到很多挑战和困难,需要两国元首发挥领航作用。
吴莼思认为,当前的中美关系需要相互沟通,需要深入坦诚地交换意见,需要提出建设性方案。此次会晤,两国元首一方面深入探讨了各领域问题,交换了彼此看法;另一方面也对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议题,提出了设计想法。可见,此次会晤不仅对中美两国而言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世界共同面临的诸多问题都有建设性作用。
此次元首会晤,中美双方确定要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吴莼思对此表示,从历史上看,中美等大国之间在交往时,对原则性问题都有比较清楚的共识。但在过去一段时间,外部环境发生诸多变化,个别领导人存在非建制或去建制的做法,对原有的共识性问题造成磨损,对中美关系带来伤害。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共同探讨要在什么样的战略性框架下,指导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吴莼思认为,中美之间有很多机制性合作,关系非常复杂,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奇怪。过去中美在维系关系和互动过程中,积攒下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双方要经常保持沟通,要通过机制性的对话、官员之间的往来及时消除分歧和摩擦等等。但特朗普上台后,停滞了很多活动,中美关系间出现分歧和磨损时未能通过对话和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此次元首会晤不仅达成了中美关系指导原则这一战略性框架,并且要在具体工作层面跟进落实。最重要的,是中美双方工作团队要重新恢复接触交流,再在关系管理层面及时采取实际行动。吴莼思指出,要在过去中美关系的积攒的经验上,根据变动情况,回到具体的指导原则和运行关系的方法中。无论是作为目标,还是作为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建立战略性框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两位元首在会晤中就台湾问题进行表态。拜登表示,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吴莼思认为,台湾问题是核心当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中美关系发展以来,中方一直在明确强调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受各种因素影响,美国的对华态度在过去一段时间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尤其在台湾问题上,美方不断掏空一个中国的政策,这容易走向危险的边缘。此次会晤中,拜登总统重申了一个中国政策,表示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但这一说法更需落实。
吴莼思谈到,长时间里,我们一直期待拜登总统的表态,更期待他的工作团队在具体实践中落实总统发言所体现的精神,否则会出现言行不一的偏差,造成新的麻烦。台湾问题是全中国人民最关心的题目,是核心国家利益当中的核心。关键要看美国如何行动,能否落实拜登总统所言。
拜登在会晤前表示美国准备与中国进行“激烈的竞争”(stiff competition),然而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说,不能简单用竞争定义全部的中美关系,合作始终是中美两国的最好选择。吴莼思对此表示,习主席站在相当高的高度,以中美作为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的角度,来看待来看待中美关系和大国关系。
吴莼思指出,当前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着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健康卫生等诸多问题,需要中美和其他国家共同携手,积极应对。中美作为世界主要国家,应当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应当考虑如何增强共同合作。如果美国从竞争角度界定中美关系,那么它就不是站在更大的、作为世界主要国家如何为世界和平发做出贡献的角度,而是从双边的、怎么和别人进行权力斗争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美国执著于用大国竞争来界定中美关系或界定这个时代,出发点偏离了和平发展这一世界议程的主要任务,不符合世界人民所需,进而可能会引发诸多问题。
吴莼思谈到,中国一直强调不能用竞争概念来界定中美关系,如果从一开始在导向问题上发生偏差,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日后中美关系的距离会越来越大。美国的认识站位达不到应有高度,应该要从更大的维度,即各国之间携手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角度来看待中美关系。虽然竞争概念在学界有不同讨论,但吴莼思认为以此来界定中美关系、界定大国关系,不利于大国之间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中美印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