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智库新闻

当下核风险高于冷战时期,中美专家支招核不扩散策略

作者:小世儿   来源:世界说  已有 8662人浏览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今天(7月13日)下午,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财新世界说共同举办《中美俄三边关系与全球核不扩散策略》研讨活动,中外学者就新形势下国际安全面临的挑战、军控及核扩散领域的危机应对、中美俄三边关系走向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发言的是美国前驻乌克兰大使(1998-2000)Steven Pifer,他曾在美国国务院工作长达25年,在处理同前苏联以及东欧地区的外交关系、军控和安全问题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
△ Steven Pifer
  Pifer认为,美俄间战略稳定模型正朝着多边、更复杂的方向发展,美俄双方有关于战略武器协议的争执和相互指责是如今全球军控的一大挑战。两国要在核武器数量减少上进行新一轮协商,进而才能说服英法中等国家对核武器新的稳定秩序达成一致。
  朝鲜发展核武器是极其危险的举动,冷战期间美苏之间能够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于其双方都有保证全部毁灭对方的能力,而现在美朝双方不存在这种平衡。因此美国现在还是需要通过对话合作和战略威胁,而非直接动武来限制朝鲜,中国的参与非常重要。
  奥巴马政府对朝战略忍耐政策在朝鲜一系列导弹试射中破产,但Pifer强调军事行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选项,国务卿蒂勒森也表示美国不寻求朝鲜政权的更迭。未来美国的措施仍将是“施压”,进行更多的制裁、更频繁的军事演习以及更完善的导弹防卫系统。
  之后发言的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冯玉军,他主要从事俄罗斯—欧亚问题、上海合作组织、大国关系、国际能源安全与外交、中国周边安全以及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 冯玉军
  冯玉军认为,在冷战结束25年后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安全,而是出现更多挑战和危机,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全球蓬勃的展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核武器的现代化,反导防御系统的部署,全球即时打击系统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战。
  在军控和核不扩散领域面临的挑战点是多重问题,全球核禁试条约和核不扩散条约均不断面临冲击,朝鲜就是一个例证。这些新兴核国家给地区和国际安全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不确定性更强。
  而为了应对这四重变化,冯玉军建议,除了要对核大国的核武器数量进行限制,还要对其核武器现代化的步伐做出约束,美俄之间仍然是核裁军的重点。而对朝鲜这样不确定强的新的核国家,国际社会要重点在核扩散领域做出规范,防止核技术、核专家、核材料进一步扩散。
  在朝核问题上,冯玉军质疑特朗普政府通过施加更大压力迫使朝鲜放弃核计划的可行性,而建议从危机管理、防止风险角度逐步展开中美日俄之间的合作,开展共同的沙盘推演和情景预演,如果朝鲜发生核泄漏,如果朝鲜发生内部重大不稳定的情况,导致核专家和核技术的进一步流失,我们怎么办?
  此外,冯玉军认为要把防止朝鲜核武器的开发和美韩部署萨德系统结合起来考虑,中美日俄韩应考虑共同构建起一个东北亚地区的地区反导系统,去减少这几个国家相互的猜疑,而不要再给朝鲜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来实现自己核野心的机会。

△ 杨
锐(中)
  在对话环节,主持人杨锐问到,除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外,朝鲜、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都拥有核武器,且这些国家并没有参与到核不扩散条约中来,当下世界面临的核风险是否高于冷战时期?
  冯玉军认为现在的核风险确实远远大于冷战时期,因为技术的扩散很难受到阻遏,以及行为体的多元化也带来更多风险。恐怖主义分子也好,还是一些黑暗势力也好,哪怕不是拥有先进的核武器,他们就是拥有脏弹或是核材料,放射性污染和核污染所带来的挑战都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5日 来源时间:2017年07月13日
分享到:

留 言

智库新闻

中美印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