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智库新闻

美日专家建议针对中国崛起加强两国政策协调

作者:   来源:大国策智库  已有 10482人浏览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针对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智库卡内基和平基金会与日本智库日本国际关系论坛(JFIR)自2017年4月发起了一项名为“中国对美日联盟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的研究课题,邀请两国中国问题、美日联盟问题等方面专家围绕中国崛起给美日同盟带来的风险与挑战进行评估,以便使美日在实施“印太战略”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强在涉华问题上的合作与协调。该项目历时两年多,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网站上发布。本文是其中一项成果,由东京大学国际关系系的教授川岛真(Shin Kawashima)、日本防卫大学国际关系教授、“中国对美日联盟带来的风险与挑战”课题负责人神谷万丈(Matake Kamiya)以及卡内基亚洲项目高级研究员詹姆斯·肖夫(James L. Schoff)联合撰写。
  原文标题:Managing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U.S.-Japan Alliance Through Coordinated China Policy
  编译:吴天昊

报告
封面
  文章指出,美国和日本对中国和东亚有相同的认知、相似的目标,也有应对地区问题的统一方法。然而,美国和日本在对华关系方面所处的地缘政治背景却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两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差异越来越大。
  01 美日两国对中国的认知差异
  日本人的对华态度非常消极,有超过80%的日本公众对中国没有任何好感。但与此同时,也有超过80%的日本人依然高度重视日中关系及其未来发展。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背后是中日间邻国关系及深厚的经济依存关系。许多日本人似乎认为,尽管中国对日本的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但东京方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应与中国保持一定程度的良好关系。日本民众普遍支持安倍首相继续致力于改善对华关系。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严重恶化。美国副总统彭斯2018年10月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演讲中清楚地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彭斯在演讲中指出,中美间的对抗不仅体现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价值观及意识形态方面。他还强调了美国政府要赢得这场竞争胜利的坚定决心。
  随着中美对抗的加剧,华盛顿和东京方面都坚决抵制中国在军事上日益增强的自信,包括侵占他国海洋空间。然而,许多日本观察人士对于在经济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对华采取单纯的对抗姿态持强烈反对态度。特别是日本国内非常担心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对抗可能会殃及中日之间的供应链。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有人对安倍政府近期为改善对华关系所做出的努力表示怀疑。除非华盛顿方面为实现与中国共存而采取温和的方法,避免在经济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与北京展开零和竞争,否则美日在涉华问题上可能会出现分歧。
  02 美日两国对印太战略的认知差异
  尽管美国和日本对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投资欧亚大陆基础设施建设持相同态度,但两国对“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FOIP,简称“印太战略”)的态度却存在细微差别。“印太战略”是指美日同盟对亚洲地区的外交政策愿景,该愿景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共享,并基于对各方都公平的规则,使所有国家都可以从中获益。尽管美国决策者倾向于从制衡中国的角度谈论“印太战略”(重点是安全问题),但日本政府一直在弱化“印太战略”的军事色彩,试图从经济和非传统安全的角度来协调“印太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关系。尽管美日对于“印太战略”概念存在各种解读和实施路径,但两国应避免使中国及其他相关国家感觉到,它们对印太战略的解读差异巨大。美日同盟需要在这方面继续统一认知、协调政策。
  此外,日本强烈希望美国继续参与亚洲事务。东京方面致力于使美国参与东亚峰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论坛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但是鉴于特朗普总统没有出席2018年11月举行的东亚峰会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坛,美国参与亚洲地区合作机制的前景变得越来越不明朗,这可能导致美日同盟对中国持有不同的态度。
  03 美日两国对朝鲜半岛问题的认知差别
  在日本有人担心华盛顿与东京之间在朝鲜问题上可能也存在认知差别。例如,许多日本观察人士担心,强烈反对朝鲜发展远程弹道导弹的美国可能不会像日本那样将朝鲜的短程和中程导弹视为一种威胁。2019年6月,朝美首脑在板门店“闪电”会面后,随着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或许考虑围绕核冻结问题与朝方举行谈判,即允许朝鲜保留现有核武器,但禁止其进一步生产核武器,这让日本更加感到不安。
  美日两国及其他相关国家需要统一对朝认知,以便可以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及其他相关国际协议来处理朝核问题。东京与华盛顿方面加强政策协调对于确保中国致力于实现朝鲜无核化也至关重要。然而,尽管美国的东亚安全问题专家了解日本的关切,但尚不清楚特朗普政府是否深刻认识到日本政府的关切,在决策过程中是否会考虑到这些因素。
  04 对美日构建地区安全网络的几点建议
  在冷战期间,美国及其在西太平洋的盟国建立了所谓的以美国为中心的“轴辐式”安全架构。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不同,美国的亚洲盟国和伙伴国彼此间没有建立联盟关系。这种局面至今没有改变。华盛顿和东京方面只能在“印太战略”框架下,利用现有双边“轴辐”机制建立一种涵盖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多边安全关系网络。为此,美国和日本需要就更广泛的地区问题开展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政策。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在制定“印太战略”时致力于强化对台湾的承诺(包括军事领域)。然而,此举并不会自动增大日本在台湾安全问题上的介入程度。重要的是,美日如何定位台湾在“印太战略”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处理台湾与美日同盟的关系。
  二是在美日韩三边安全关系问题上,美日韩之间的合作框架基本上由两个双边联盟构成的,一个是美日同盟,另一个美韩同盟,而美国则是这两个同盟的核心。虽然韩日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合作,但两国并不是盟国。因此,“印太战略”在安全层面如何定位韩国的作用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目前,如果美日韩愿意加强安全合作,包括应对中国的复兴,那么美国必须扮演协调人的角色。与此同时,还必须克服韩日关系不断恶化的障碍。目前,韩日关系跌至1965年双方缔结条约以来的最低谷。
  三是在美日同盟与其他国家关系问题上,由于美国的亚洲盟国彼此间并通过建立安全伙伴关系而团结在一起,因此当美日与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其他盟国联合应对涉华问题时,美国有责任在这些国家间开展协调。为应对中国的崛起,美日及其他地区伙伴国必须统一认识、协调政策。与此同时,美日间开展政策协调对于印太战略能否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如果美国单方面做出决定,如利用军事力量在台湾问题上对华施压,那么印太战略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07日 来源时间:2020年02月07日
分享到:

留 言

智库新闻

中美印象
官方微信